赤子之心——“北京交响乐之春”苏州交响乐团音乐会
2018.4.11(周三)19:30国家大剧院音乐厅
4月11日晚
我们的北京国家大剧院首秀圆满成功啦!
4月6日,以“世界语言·中国故事”为主题的
第六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在北京正式揭幕
9场音乐会
22位中国当代作曲家的
35部交响乐作品
都汇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:
其中,苏州交响乐团是唯一一支被主办方
邀请的地级市的交响乐团
以不到“一岁半”的团龄
成为了“中国交响乐之春”自创办以来
受邀演出的“最年轻”职业交响乐团
苏州交响乐团的70多名乐手
于前一晚抵达北京
昨天下午三点开始了演出前的最后彩排
彩排开始前
苏州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
苏交音乐总监、著名指挥家陈燮阳
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、中国日报、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的集中采访
本次音乐会是“中国交响乐之父”
朱践耳(1922--2017)先生作品专场
朱践耳先生曾任上影、北影、上海歌剧院、上海交响乐团等处专职作曲
苏交昨晚带来了朱老先生的
《第二交响曲》作品28号
唢呐协奏曲《天乐》作品30号
《南海渔歌》第一组曲 作品17号
《南海渔歌》第二组曲 作品17号
“去年朱先生逝世,为了表达对他的追思,另外首都的音乐界同行以及音乐爱好者们,也都迫切希望能听到他更多的交响乐作品,所以当受邀参加今年的‘中国交响乐之春’后,我们最终选择了演出朱先生的作品专场。”——陈燮阳 指挥
说起与苏交的首次合作,
唢呐演奏家胡晨韵连用了几个“想不到”:
想不到“这个乐团的乐手这么年轻”,
想不到“乐团里外国人的比例这么高”,
更想不到“这支年轻乐团的士气和水平都是如此之高”。
管弦乐队中清楚地听到来自唢呐、大鼓、大锣等
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,
这是西方音乐语言
与中国乐思的完美融合
“东方与西方(音乐文化)的结合,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,我们通过这些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,也对中国的音乐、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,感觉非常棒!”——苏交打击乐助理首席Georgi Videnov
据苏交团长陈光宪透露
2018年,苏交还将远赴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日本等国家进行巡演
把天堂苏州的“城市新乐章”奏响全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