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厅背后的故事——采访声学顾问丰田泰久助手Erik Bergal

金鸡湖音乐厅相关采访: 声学顾问丰田泰久助理Erik Bergal

 

SZSO: 舞台木材选用阿拉斯加雪松木,请问这一选择特殊在何处?

EB: 舞台表面是整个音乐厅内距离声源最近、对声效反射极为重要的区域。这种木材纹理精致优良,在起承重作用的同时也与整个乐队奏出的声音共振颤动。像大提琴、低音提琴等乐器通过尾柱与舞台表面的直接相连,通过固体传声和共振将音效投射出来。

 

SZSO: 音乐厅墙壁布满了扇形区域,为什么要这样设计?

EB: 墙壁上的扇形区域起到声效传播扩散的作用,将音乐的声波走向分散到各个随机的方向,以此营造整个音乐厅内浑然一体的声学效果。这样设计的原理,可以类比镜面反射的光线集中、强烈,而结霜玻璃会达到柔和反射的效果。

 

SZSO:  楼座、天花板设置的钢丝网有何用意?

EB: 钢丝网具有透声的特性,可以在不影响任何声学效果的同时,增加美观的视觉效果。

 

SZSO: 混响时间是什么?混响时间为何对音乐厅如此重要?

EB: 混响时间是衡量室内音质的一个重要指标,指在某一特定空间内切断声源后,声压级衰减所需时间。这一指标与声音的丰富度、层次感息息相关。然而,一个音乐厅的声学效果还有其他诸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,是不能以单一标准衡量音乐厅的声学效果的。

 

SZSO: 舞台后方设置合唱席,整体为环绕式,有何用意?

EB: 在舞台后方设置合唱席有诸多优势。首先,有合唱团员参与时,合唱席为合唱团专座,不必与乐队一同拥挤在舞台上;第二,移动舞台后方的合唱席,可以令乐团最大限度接近整个音乐厅的正中心,缩短了观众席座位与座位之间的平均距离;第三,合唱席的设置充分增加了观众与舞台演奏者之间的视觉互动,为坐在合唱席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角度,他们可以直面观察指挥细微的表情变化。